• 歡迎訪問福建自考網!福建自考網為考生提供福建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福建教育考試院www.eeafj.cn為準。

聯系我們:  0591-87666380

距4月自考成績查詢預計還有19

距10月自考考試時間還有177

考生服務:

  • 常見問題|
  • 考試安排|
  • 所在位置:福建自考網 > 福建自考復習備考 > 2018年福建自考古代漢語經驗分享(三)

    2018年福建自考古代漢語經驗分享(三)

    2018-08-25 16:06:00   來源:其它    點擊:   
    自考在線學習 +問答
       

      古漢語里的通假字讓很多人頭疼。其實有一個訣竅,同音通假特別多。要記住一點:文字是語言的記錄,有很多字(或者說音)是沒有漢字形式的,所以只能用同音字來表示。然后再由于古音語音的變化,有一些同音通假后來也不同音了(如“憑”和“馮”。它們的繁體字形是相似的),對于這類,還是要花一些工夫去記憶。

      “六書”里面,轉注可以不談,假借也已經單列出來,真正容易弄混淆的是會意和指示。區別它們,只需要注意一個區別:會意字的組成部分,本身都是形符或字符;指示字的組成部分里面,起指示作用的只是抽象符號(筆劃)。

      把“字”這個字單列出來談一下。“字”是一個會意字。上面的“宀”是象形的,象子宮之形,下面的“子”也是象形的,象嬰兒之形。所以兩部分組合起來之后,就表示孳乳、養育之義。“字”這個字很有意思。“子”在其中既表示部分意義,也表聲。由養育之義,又引申到字符的“字”,因為字也是可以相互孳乳,越來越多的。

    福建自考培訓報名入口

    我已閱讀并同意《用戶隱私條款》

    上一篇:2018年福建自考古代漢語經驗分享(二)
    下一篇:2018年福建自考古代漢語經驗分享(四)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動、學習探討,提升自己。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自考信息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教程。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