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訪問福建自考網!福建自考網為考生提供福建自學考試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福建教育考試院www.eeafj.cn為準。

聯系我們:  0591-87666380

距4月自考成績查詢預計還有18

距10月自考考試時間還有176

考生服務:

  • 常見問題|
  • 考試安排|
  • 所在位置:福建自考網 > 自考答案 > 全國2018年4月自考法理學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全國2018年4月自考法理學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2019-03-11 10:44:01   來源:福建自考網    點擊:   
    自考在線學習 +問答
       


       以下是福建自考網整理的全國2018年4月自考法理學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課程代碼05677)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1.D 2. D 3. D 4. C 5. B
     
    6. D 7. D 8. D 9. D 10. C
     
    11.B 12. B 13. D 14. B 15. B
     
    16. A 17. B 18. A 19. A 20. D
     
    21. B 22. B 23. B 24. B 25. A
     
    26. B 27. A 28. A 29. C 30. 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1. ACD 32. DE 33. BCDE 34. BCD 35. BCE
     
     
     
    三、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評分參考】
     
    (1)考生作答所用詞語、句式、前后順序與答案不同,只要意思確,就應給分。
     
    (2)考生要點回答不完整,也應酌情給分。
     
    36、×。(1分)一是法律責任因法定原由可能免于被承擔;二是法律責任的功能不僅限于制裁的一種。(3分)
     
    37、×。(1分)不確定指引是主體對法的指引有選擇余地,或是有一定自由度,并不是沒有價值的。(3分)
     
    38、×。(1分)盡管20世紀后,兩大法系差別逐漸縮小,但是,這些變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還不可能從根本上消弭兩大法系之間的區別。(3分)
     
    39、×。(1分)二者區別在于,第一,法制既指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指嚴格依法辦事的一種方式、制度,而法治的含義則主要在于主張執政者依法治理國家。 第而,法制屬于制度范疇,法治是一種治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第三,法制既強調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必須嚴格守法,也強調每個公民守法,而法治主要強調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守法。第四,法治蘊含了法調整社會生活的正當性, 法制并不必然具有正當性,它更為強調秩序價值。(3分)
     
    40、×。(1分)國務院享有行政法規制定權,但不得制定法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對基本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3分)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評分參考】
     
    (1)考生作答所用詞語、句式、前后順序與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確,就應給分。
     
    (2)考生要點回答不完整,也應酌情給分。
     
    41、司法法治原則是指“以事實為根據,法律為準繩”的訴訟原則。以事實為根據, 是指司法機關對案件的處理,只能以客觀事實做基礎,不能以其他東西為根據。
     
    (2分)以法律為準繩,就是指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時,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把法作為處理案件的唯一標準和尺度。(3分)
     
    42、法律論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邏輯方法,指某一個法律前提證立的可被接受的必要條件是支持該證立的論證必須是邏輯有效的論述。(2分)
     
    (2)修辭方法,修辭方法注重的是法律論證的內容及其可接受性。(2分)
     
    (3)對話方法,即將法律論證從某一論辯程序的視角予以審視。(1分)
     
    43、法有重大作用,不是說法的作用無邊無際。其局限性體現為(2分):
     
    (1)“徒法不足以自行”,法作用的發揮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條件(1分);
     
    (2)法僅僅是一種社會規范,它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法不能包辦一切(1分):
     
    (3)法是偏重穩定性的社會規范,社會生活常變,總會出現法律滯后于社會發展之類的問題。(1分)
     
    44、第一,對審判機關活動的監督。(1分)笫而,對偵查機關及其活動的監督。(1分) 第三,對刑法執行機關及其司法行政活動的監督。(1分)第四,對其他行政活動的監督。(1分)第五,對自身的監督。(1分)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評分參考】
     
    (1)考生作答所用詞語、句式、前后順序與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確,就應給分。
     
    (2)考生要點回答不完整,但所回答要點論述較好,可根據具體情況,適尚加分,但每小題得分不得超過改題滿分。
     
    (3)考生作答與答案要點意思不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但每小題得分不得超過該題滿分。
     
    45、(1)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是法律事實,其中包括法律行為和法律事件。法律事件包括絕對事件和相對事件。(2分)
     
    (2)絕對事件是指,基于某種自然原因而非主體的行為而發生的事件;絕對事件與主體之間既沒有實質上也沒有形式上的意志關聯。如自然災害、自然死亡等。(4分)
     
    (3)相對事件是指,它基于主體的行為而發生,但對于該行為所涉及的有關主體而言,該行為所引起的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是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戰爭、交通肇事、行兇殺人等。(4分)
     
    46、全社會的法律意識的增強并非一個自發的過程,需要通過自覺培養和教育,方能形成、發展和強化。(1分)培育法律意識的措施是多方面的,至少包括:
     
    (1)加強法治建設。既不能指望缺乏法律意識作為思想基礎、思想知道的前提下會有理想的法治建設,也不能指望在忽視法治建設的情況下,會有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得以普遍增強的局面出現。因此,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也應當是加強整個法治建設的過程。(3分)
     
    (2)抑制舊法律傳統、舊法律意識的影響。中國封建歷史很長,集權專制注意傳統、人治傳統根深蒂固,這為發展社會主義政治、實現法治帶來巨大阻力,也是增強公民權利和義務意識的巨大障礙。因此,應當把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當作消除舊法律意識的過程。(3分)
     
    (3)開展法制宣傳,普及法制教育。開展法制宣傳和教育能夠傳播完整、集中和科學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助于提高包括國家工作人員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法律意識水準。(3分)


    查看更多真題試卷請關注福建自考網自考答案
    專欄

     

    福建自考培訓報名入口

    我已閱讀并同意《用戶隱私條款》

    上一篇:全國2018年4月自考互聯網軟件應用與開發考試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下一篇:全國2018年4月自考公共關系案例真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動、學習探討,提升自己。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自考信息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教程。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